中国中铁86个QC小组荣获2016年度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表彰
为什么放炮仗?因为土地确权验收了,为庆祝验收,农民情绪之高远超想象。
根本原因是政府对企业和银行的过度干预,以及金融改革的半途而废。1988年,允许证券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从事经纪业务,允许机构投资者在一定限额内投资境外证券。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韩国金融改革成效显著,市场机制开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但是,面对市场波动,韩国政府决策者产生了犹豫和怯懦,担心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会受到市场波动的冲击,为此,不仅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迟迟未能出台,甚至出台后又被取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创造了汉江奇迹的韩国经济变得如此不堪一击?笔者认为,韩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钉住制度、外债依赖以及由此引发的韩元危机。1997年11月,韩国中央银行宣布,放开对韩元汇率浮动区间的限制。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进入专题: 金融改革 。
1996年底,韩国经常项目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对外负债率达到21.5%。企业缺少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的动力和激励。(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6927290, container: _8uh0i7n5px8, async: true }); 图1 2001年-2016年一季度末我国外债余额变动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带动短期外债迅速增长。
从流量看,2015年我国外债项下流入资金(即借用外债资金)12238亿美元、流出资金(即偿还外债本息)15850亿美元,净流出资金3612亿美元。从我国情况看,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对外经济蓬勃发展,外汇储备增长较快。对于我国外债规模及偿付能力的各种猜测和评价,也甚嚣尘上。因此,为有效防范外债风险,客观上要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政策加强协调配合,共同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存量指标主要用于衡量经济体是否有能力获得足够的流动资产以履行其短期偿付义务或是否面临流动性问题,主要包括短期外债余额与外债总余额之比、短期外债余额与外汇储备之比等指标。四、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 纵观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本世纪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其外部表现为负债规模超出了其清偿能力,到期无力偿还债务,但深层次原因都是国内经济发展乏力、经济结构不合理、对债务过度依赖、外债资金使用效率低等多项因素的综合作用。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伴随着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债规模(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从2001年的2033亿美元快速增至2015年末的1416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4.8%,大大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从其构成看,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短期外债的比重较高(如2012年3月末该占比超过75%),其变动占短期外债余额变动的平均比值超过50%(2009年更是高达97%)。2016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继续下探至13645亿美元,较2015年末减少517亿美元,降幅3.6%,较2015年第四季度降幅低3.8个百分点。首先,外债期限结构有所优化。
其次,将本币外债纳入统计,提高了我国外债数据透明度。图2 2001年-2016年3月末短期外债余额及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二、外债期限结构优化,去杠杆进程逐步放缓 近年来,我国外债总体情况逐步改善,其期限结构、数据透明度、去杠杆进程等均有所优化,促使外债规模逐渐趋稳。其四,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落地,将推动外债规模趋稳。偿债率则是综合反映偿付能力和流动性的混合指标,国际安全线为20%。
目前,我国短期外债主要由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包括贸易信贷与预付款、银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的贸易融资等)、非居民(机构和个人)存款、境外短期商业贷款等构成。其中,流量指标主要用于衡量经济体的偿付能力,包括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IFS)。从存量看,2015年1至4季度,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分别为16732亿美元、16801亿美元、15298亿美元和14162亿美元,总体上呈现逐步下降态势。
这部分外债为本币外债,不存在货币错配风险和汇率风险,将来对外偿还时不需要支付外汇,不直接消耗外汇储备,因此风险不大。与贸易有关的信贷之所以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猛: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5097亿美元持续增长至2014年的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7.8%。同时,中长期外债占比则由2013年末的22%上升至2016年3月末的38%,外债的期限结构明显改善。近年来,短期外债增长较中长期外债增长更为迅猛,是推动外债总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从外债风险指标看,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负债率等大部分指标在公认的安全线以内,而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各项安全指标高于公认安全线,但却未发生债务危机,表明发达国家的外债抗风险能力较高。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前景相对较好,金融市场相对发达,通过发债等在国际市场上筹借资金的能力较强。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目前部分企业已接近完成债务去杠杆化进程,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以下简称公司间贷款)等外债余额开始止跌回升:2016年3月末,公司间贷款余额较2015年末增长149亿美元,增幅为7%,扭转了2015年以来的下降态势。2001-2013年,随着短期外债的快速增长,短期外债占比(即短期外债余额占外债余额的比重)快速上升,由2001年的41%上升到2013年的78%,上升37个百分点。
一方面,发达国家货币是主要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资产货币,其本币外债占比较高(如美国本币外债占比高达94%),外债偿还受汇率波动影响小,还可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偿还债务。由此分析,可得出我国外债风险的国际水平。
直到2015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国内经济下行等影响,外债规模略有下降,2016年一季度末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3645亿美元。总体上,发达国家外债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其中美国又远超世界其他国家,体现了各国利用外债资源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积极构建和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密切关注外债总体规模及结构变化等情况,加强事中事后监测分析,有效防范外债期限和币种错配等风险,并以此防范异常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具体来看,将本币外债纳入外债统计,仅是外债统计范围和方法上的调整,不会增加实际的对外债务偿付金额,因而不会引起偿还责任的变化。2015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国内经济下行等多因素影响,境内机构开始对外债去杠杆,外债规模逐步下降。为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外债总体规模,国家外汇管理局自2015年起按照IMF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对我国外债进行分类和统计,并按季对外公布我国全口径外债数据,实现了与最新国际标准的接轨,提高了我国外债数据的透明度和国际可比性。
而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之比这一指标,反映当经济体偿还外债的其他支付手段不足时,可动用外汇储备资产来偿还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的能力,国际安全线为100%。图3 2014年末以来全口径外债余额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一、近15年来外债规模快速上升 2001年以来,我国外债规模快速上升。相比之下,2014年我国外债项下流入资金23533亿美元、流出资金16960亿美元,净流入资金6570亿美元。
截至2016年3月末,人民币外债余额为6053亿美元,占44%。2009年以来,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迅猛发展,人民币外债规模不断扩大。
从外债存量规模看,世界银行的季度外债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的外债规模,位列向世界银行报送外债数据的75个经济体的前5位,其2015年末外债余额最高的美国和英国分别为177104亿美元和82539亿美元而从作者的分析来看,危机的爆发不仅仅是因为银行的流动性紧缺,还因为由此而来的资产贬值和偿付能力不足,最终导致由央行和纳税人为大而不倒的银行炼金埋单。但为了预防银行挤兑,相较于传统的最后贷款人,全天候典当铺则是试图通过抵押避免道德风险,确保银行在危机时能得到政府足够的流动性支持,同时通过抵押折扣率达到制约银行炼金行为直至消除的目的。一方面,随着低实际利率下资产价格的提升,债务水平也同比提升。
实际上,这意味着金融监管不再仅仅聚焦个体,而是开始关注提升金融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健性。默文•金在书中透过货币与银行体系的炼金本质,提出了一种新路径,从流动性保险的角度,提出用全天候典当铺(PFAS)来取代最后贷款人。
至于他通过这本书是否圆满回答了这个质疑,则取决于读者的见仁见智了。要让经济走上均衡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还要推动更广泛的国际改革。
在这个质疑的刺激下,默文•金作为一名曾经担任过大学教授,也曾经担任过英格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的学者型金融家,开始动手写作这本书,尝试回答中国央行官员的问题。当我们站在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现代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基于利率的传统货币政策无疑是重要的经济干预手段之一。